社會科學領域 > 政治學 > 比較政治
- 個別型計畫(5)
- 叢集計畫(11)
- 每頁顯示筆數 筆
排序
顯示 1-5 筆 , 共 5 筆
E10102 隱藏黨派傾向選民之真實意向:調查與預測
劉正山 /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取得方式: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計畫詳目
- 文件瀏覽下載
- 著作書目
基本資訊
- 登錄號
- E10102
- 英文計畫名稱
- Partisan Orientations of Invisible Voters
- 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
- 劉正山 /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 學門別
- 社會科學領域:政治學:比較政治
- DOI
- 10.6141/TW-SRDA-E10102-2
摘要
本研究計畫為三年期的應用/技術型計畫,目標在於結合理論及調查的實務,探求隱藏黨派傾向選民之真實意向,增加學術界對於隱藏黨派傾向選民之真實意向的洞察能力。採質量並用的研究方法,從概念釐清出發,再從民眾自發的國家論述中歸納並發掘出尚未被探討的機制,最後以電話調查樣本並加以檢證確認,展現歸納法與演繹法在知識積累上的分工效益。
在電訪調查方面,第一年以全台灣年滿20歲民眾為調查對象,自2013年1月23日至2月4日,共計完成有效樣本1078份,以此應用多重插補法(multiple imputation),來增強對中間選民的政黨傾向的預測能力。
第三年以台澎金馬22縣市年滿18歲的民眾進行電訪調查,自2015年4月13日至4月17日,共計完成有效樣本1100份,以此具代表性的電話調查資料,檢視國號認同、族群認同以及政黨認同之間的關係。二元勝算對數迴歸分析的結果支持假設之外,亦為 「誰希望改變中華民國國號」及「誰希望維持兩岸關係現狀」作出解答。
關鍵字
認同、政黨、中間選民
資料版本用途
- 第一次釋出日期
- 2016-08-01
- 最新釋出日期
- 2018-08-15
- 資料版本說明
- 2018-08-15 第三年調查資料開放。
- 用途別
- 研究用、碩博士論文、課堂練習、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語言
- 中文
研究對象與範圍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12-08-01 ~ 2015-07-31
- 調查執行期間
- 2013-01-23 ~ 2013-02-04
2015-04-13 ~ 2015-04-17 - 分析單位
- 個人
- 母體定義
- 第一年:全台灣年滿20歲民眾。 第三年:台澎金馬22縣市年滿18歲的民眾。
- 最大樣本數
- 1100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電話訪問
- 檔案格式
- SPSS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檢查不合理值
參考文獻格式
- 中文參考文獻格式
- 劉正山(2018)。隱藏黨派傾向選民之真實意向:調查與預測(E10102)【原始數據】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https://doi.org/10.6141/TW-SRDA-E10102-2
- 英文參考文獻格式
- Cheng-shan Liu (2018). Partisan Orientations of Invisible Voters (E10102) [data file]. Available from 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Academia Sinica. https://doi.org/10.6141/TW-SRDA-E10102-2
中文
- 資料使用說明
- 問卷
- E10102q_1.pdf
- 第一年實際執行訪問之問卷
- E10102q_2.pdf
- 第三年實際執行訪問之問卷
- 過錄編碼簿
- 報告書
- E10102r_1.pdf
- 第一年報告書全文檔
- E10102r_2.pdf
- 第三年報告書全文檔
Adjusting survey response distributions using multiple imputation: a simulation with external validation
Liu, F. C. S.、Su, Y. S. / 2015 / 期刊論文
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 (34), 7-32
登錄號: E10102
E10124 「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再探究:兩岸交流下的台灣民眾身分認同
蒙志成 /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
取得方式: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計畫詳目
- 文件瀏覽下載
- 著作書目
基本資訊
- 登錄號
- E10124
- 英文計畫名稱
- Revisiting “Taiwanese/ Chinese Identity”: Taiwan People's Self-Identity under Cross-Strait Exchange
- 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
- 蒙志成 /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
- 學門別
- 社會科學領域:政治學:比較政治
- DOI
- 10.6141/TW-SRDA-E10124-1
摘要
此研究擬針對「台灣人/中國人認同」此一重大主題,探究為何台灣民眾在身份認同上,從民主轉型以來,存在著穩定增加的「台灣人」認同趨勢。此外,不論在 那一時期的台灣政治發展歷程,具有「台灣人與中國人」的混合認同,為何長期扮演著台灣民眾身份認同中的主要趨勢。最後,從1980 年代末期以來的兩岸人民交流,如何在實務 上影響、並在概念上型塑出台灣民眾的認同思路。
此計畫擬在「當前民族主義思路下的身份認同」之理論架構下、輔以族群認同研究所提出之「認同循環論」,從台灣民眾因兩岸間不同民族主義思路的接觸出 發,到因不同交流層次的衝突摩擦而後沈澱所形成的認同內涵,結合整合性民意調查所呈現之「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長期走向,完成具詮釋性且能連結經驗數據 的理論論述,並依其所導引出來的命題建構可驗證的測量變數與統計假設。期望此研究主題,一方面在理論詮釋上,能夠妥善地提供台灣民眾身份認同的動態解釋, 另一方面,在方法上,亦希望立基於目前所大型民調資料累積的資料成果,以多元的統計模型與估計方法,突破既有的資料建構限制,來進行相關的台灣民眾身份認 同的動態分析研究。
關鍵字
台灣民眾身分認同、政治發展、混合認同、民族主義、兩岸交流、認同循環論
資料版本用途
- 第一次釋出日期
- 2016-08-01
- 最新釋出日期
- 2016-08-01
- 資料版本說明
- 用途別
- 研究用、碩博士論文、課堂練習、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語言
- 中文
研究對象與範圍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12-08-01 ~ 2014-07-31
- 調查執行期間
- 2012-12-28 ~ 213-02-19
- 分析單位
- 個人
- 母體定義
- 年滿18歲以上之台灣地區20縣市民眾
- 最大樣本數
- 1607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電話訪問
- 檔案格式
- SPSS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檢查不合理值
參考文獻格式
- 中文參考文獻格式
- 蒙志成(2016)。「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再探究:兩岸交流下的台灣民眾身分認同(E10124)【原始數據】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https://doi.org/10.6141/TW-SRDA-E10124-1
- 英文參考文獻格式
- Chih-cheng Meng (2016). Revisiting “Taiwanese/ Chinese Identity”: Taiwan People's Self-Identity under Cross-Strait Exchange (E10124) [data file]. Available from 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Academia Sinica. https://doi.org/10.6141/TW-SRDA-E10124-1
E99038 以語言作為探究台灣政治動員有意義的線索
張佑宗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
取得方式: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計畫詳目
- 文件瀏覽下載
- 著作書目
基本資訊
- 登錄號
- E99038
- 英文計畫名稱
- Meaningful Clues in Language Use for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n Taiwan
- 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
- 張佑宗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
- 學門別
- 社會科學領域:政治學:比較政治
- DOI
- 10.6141/TW-SRDA-E99038-1
摘要
台灣大學政治系張佑宗副教授為了解語言與台灣政治動員間的關係,以了解在不同語言情境下台灣民眾的政治傾向、統獨立場及國族認同等是否有顯著差異,委請 TVBS民調中心進行調查。 調查方法利用電腦輔助電話調查系統(CATI)由電腦取樣、撥號,採電話訪問的方式,訪問居住在台灣地區20歲以上的民眾,共接觸2,117位合格受 訪者,有效樣本1,603人。 整體而言,多數民眾認為台灣跟中國彼此互不隸屬,也大多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但在兩岸關係上,仍多傾向維持現狀。但在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及簽訂ECFA 後,兩岸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四成多民眾或其家人近五年曾前往大陸活動,僅有少數民眾認為簽訂ECFA對台灣整體經濟狀況有幫助,且五成以上民眾對大陸觀 光客的印象也不好。此外,不論台灣人民支持統一或獨立,皆有多數民眾認為中國大陸並不會放棄用武力統一台灣,也同意如果大陸採取武力統一台灣,即使政府放 棄抵抗,人民也要抵抗到底。同時,民眾也認為,就算增購國防武器造成兩岸的緊張,台灣仍然要繼續購買武器。顯示,雖然兩岸的在經濟上的關係密切,但對於政 治層面,台灣民眾態度則相當保守。
資料版本用途
- 第一次釋出日期
- 2014-12-10
- 最新釋出日期
- 2014-12-10
- 資料版本說明
- 用途別
- 研究用、碩博士論文、課堂練習、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語言
- 中文
研究對象與範圍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10-08-01 ~ 2012-10-31
- 調查執行期間
- 2012-09-13 ~ 2012-09-20
- 分析單位
- 個人
- 母體定義
- 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
- 最大樣本數
- 1603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電話訪問
- 檔案格式
- SPSS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檢查不合理值
參考文獻格式
- 中文參考文獻格式
- 張佑宗(2014)。以語言作為探究台灣政治動員有意義的線索(E99038)【原始數據】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https://doi.org/10.6141/TW-SRDA-E99038-1
- 英文參考文獻格式
- Yu-tzung Chang (2014). Meaningful Clues in Language Use for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n Taiwan (E99038) [data file]. Available from 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Academia Sinica. https://doi.org/10.6141/TW-SRDA-E99038-1
E99037 因果推論:分析方法之探討及其對混合選制中「污染效果」之應用研究
黃紀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取得方式: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計畫詳目
- 文件瀏覽下載
- 著作書目
基本資訊
- 登錄號
- E99037
- 英文計畫名稱
- Causal Inference: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Contamination Effect in 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
- 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
- 黃紀 /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 學門別
- 社會科學領域:政治學:比較政治
- DOI
- 10.6141/TW-SRDA-E99037-1
摘要
因果關係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舉足輕重,但因果推論方法卻常有爭論。方法學當務之急在建立一個共通的思維架構,能貫穿隨機分派實驗、準實驗、自然實驗、以及 觀察研究,不但邏輯一貫,而且更能落實到具體可行的分析方法。近年日益受到重視的「反事實的因果模型」(counterfactual model of causality)是個可以由評估型研究逐步擴展為因果機制的途徑,因為這個模型一方面能刺激反事實的逆向思考,但另一方面又能將這觀察不到的、假想的 反事實操作化為控制(比較)組,對澄清觀念甚有助益。
本三年期計畫的目標有二:
一、在方法方面:從方法學的角度檢視文獻中溯因型及評估型兩類研究的方法,進而以「反事實的因果模型」(counterfactual model of causality)為基礎予以整合,發展最適合政治學之觀察研究的因果推論方法。
二、在應用研究方面:將此一因果推論方法應用至「單一選區兩票制」下所謂「污染效果」(contamination effect)的議題,並以日本及我國的集體(選區)與個體(選民)資料,分析混合選制下政黨在選區提名候選人,是否有提升其政黨票的效果。
關鍵字
總統選舉、立委選舉、反事實因果模型、內因變數、單一選區兩票制
資料版本用途
- 第一次釋出日期
- 2013-12-26
- 最新釋出日期
- 2013-12-26
- 資料版本說明
- 用途別
- 研究用、碩博士論文、課堂練習、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語言
- 中文
研究對象與範圍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10-08-01 ~ 2013-10-31
- 調查執行期間
- 2011-10-22 ~ 2011-11-04
- 分析單位
- 個人
- 母體定義
- 台灣地區(不含金門、馬祖)年滿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
- 最大樣本數
- 2118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電話訪問
- 檔案格式
- SPSS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檢查不合理值
參考文獻格式
- 中文參考文獻格式
- 黃紀(2013)。因果推論:分析方法之探討及其對混合選制中「污染效果」之應用研究(E99037)【原始數據】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https://doi.org/10.6141/TW-SRDA-E99037-1
- 英文參考文獻格式
- Chi Huang (2013). Causal Inference: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Contamination Effect in 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 (E99037) [data file]. Available from 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Academia Sinica. https://doi.org/10.6141/TW-SRDA-E99037-1
E96018 選制變遷之效應:分析方法的探討及對我國立委選制變遷影響之研究
陳陸輝、游清鑫、黃紀、蔡佳泓、鄭夙芬 /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取得方式: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計畫詳目
- 文件瀏覽下載
- 著作書目
基本資訊
- 登錄號
- E96018
- 英文計畫名稱
-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System Change: Method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Taiwan's Shift to the Mixed-member Majoritarian System
- 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
- 陳陸輝、游清鑫、黃紀、蔡佳泓、鄭夙芬 /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 學門別
- 社會科學領域:政治學:比較政治
- DOI
- 10.6141/TW-SRDA-E96018-1
摘要
「選制變遷之效應:分析方法的探討及對我國立委選制變遷影響之研究」為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之調查計畫。旨在探討立委新選制與總統大選之關係, 也就是探討2008年1月12日第七屆立委選舉的結果,是否會影響選民對3月22日舉行的第十二屆總統選舉的預期及其投票意向。
本資料檔為「選制變遷之效應:2008年立委選舉對總統大選之影響電訪」的問卷資料,問卷內容包括大眾媒體的閱聽模式、對總統候選人評價、2008年 立委選舉候選人與政黨票決定、過去總統選舉投票決定、對公投態度、總統投票對象、對兩岸經貿議題的態度、立委選舉是否影響總統大選投票意向、執政者施政滿 意度、政治信任感、政治效能感、對總統候選人能力及操守評價、政黨能力、對選舉中衝突事件的態度、投票效果、政黨評分、是否參與造勢活動、統獨立場與政黨 傾向、個人社經背景資料。
本計畫以戶籍設於台灣地區(不含金門、馬祖)年滿二十歲以上,居住於住宅區與住商混和區的公民作為研究母體。抽樣方法以以「中華電信住宅部96年版電 話號碼簿」為母體清冊,依據各縣市電話簿所刊電話數佔台灣地區所刊電話總數比例,決定各縣市抽出之電話數比例,以等距抽樣法抽出各縣市電話樣本後,為求涵 蓋的完整性,再以隨機亂數修正電話號碼的最後二碼或四碼,以求接觸到未登錄電話的住宅戶。電話接通後再按照洪氏戶中抽樣的原則,抽出應受訪的對象。本計畫 於2008年3月7日至3月21日間進行調查工作,調查方式採電話訪問,最終樣本數為1,919案。
關鍵字
立委選制變遷、西瓜vs.鐘擺效應、選舉順序
資料版本用途
- 第一次釋出日期
- 2010-02-04
- 最新釋出日期
- 2010-02-04
- 資料版本說明
- 用途別
- 研究用、碩博士論文、課堂練習、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語言
- 中文
研究對象與範圍
- 計畫委託單位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計畫執行期間
- 2007-08-01 ~ 2008-07-31
- 調查執行期間
- 2008-03-07 ~ 2008-03-21
- 分析單位
- 個人
- 母體定義
- 台灣地區(不含金門、馬祖)年滿二十歲以上的成年公民
- 最大樣本數
- 1919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電話訪問
- 檔案格式
- SPSS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檢查不合理值
參考文獻格式
- 中文參考文獻格式
- 陳陸輝、游清鑫、黃紀、蔡佳泓、鄭夙芬(2010)。選制變遷之效應:分析方法的探討及對我國立委選制變遷影響之研究(E96018)【原始數據】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https://doi.org/10.6141/TW-SRDA-E96018-1
- 英文參考文獻格式
- Lu-huei Chen, Ching-hsin Yu, Chi Huang, Chia-hung Tsai, Su-feng Cheng (2010).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System Change: Method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Taiwan's Shift to the Mixed-member Majoritarian System (E96018) [data file]. Available from 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Academia Sinica. https://doi.org/10.6141/TW-SRDA-E96018-1
中文
- 資料使用說明
- 問卷
- 每頁顯示筆數 筆
排序
顯示 1-5 筆 , 共 5 筆
台灣選舉調查資料
標準版(2)
「台灣選舉調查資料」集結多個執行單位曾進行過一系列的大型選舉相關調查,包括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等,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歷年調查計畫檔案亦有收錄。
「台灣選舉調查資料」集結多個執行單位曾進行過一系列的大型選舉相關調查,包括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等,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歷年調查計畫檔案亦有收錄。
台灣世界價值觀調查
標準版(1)
『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起源於1981年的歐洲價值觀調查,至今已完成1981-1984、1989-1993、1994-1998、1999-2004及2005-2008共五次的調查,全球共有97個國家至少曾參與過其中一次的調查。此跨國性調查內容廣泛,包含社會價值觀、社會規範、社會問題、社會距離、工作問題、勞工組織、就業問題、政治態度、國家民主、性別問題、環境問題、婚姻、家庭與小孩教養問題等。 台灣曾於1995年參與第三波調查,2005年再度參與第五波調查,調查執行與調查資料之跨國儲存等工作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關於「世界價值觀調查」各波調查主題、問卷、發現及出版品等詳細介紹,讀者可至官方網站查詢,並利用其網路服務進行線上分析或下載歷年及其他國家調查資料。
中國印象調查研究
標準版(8)
「中國印象調查研究」為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執行之調查計畫,旨在瞭解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政府、社會人民的整體形象,是否會因為接觸互動頻繁,因而增進彼此瞭解、提升好感?或者,因為接觸和溝通機會的增加,反而造成台灣民眾對於中國印象的負面觀感?
「中國印象調查研究」為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執行之調查計畫,旨在瞭解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政府、社會人民的整體形象,是否會因為接觸互動頻繁,因而增進彼此瞭解、提升好感?或者,因為接觸和溝通機會的增加,反而造成台灣民眾對於中國印象的負面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