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過去研究少以大規模具代表性樣本和標準化工具,比較新移民與非新移民子女學習表現差異,本研究旨在於了解「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於國語文與數學之學習表現的差異,並探究各項影響因素之效果量。研究對象為100學年度在學之四、六年級新移民,並以非新移民子女為對照。
研究工具為國語文與數學成就測驗、調查問卷、以及訪談大綱。成就測驗試題取自TASA 題庫,歷經嚴謹修審題程序,具備良好專家效度;國語文題本內部一致性介於0.69 至0.84 之間,數學題本內部一致性介於0.77 至0.86 之間。調查
問卷與訪談大綱則由研究團隊自編而成。調查問卷歷經文獻探討、18 位專家學者審查、以及二次預試,並進行試題分析、信度分析以及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信效度良好,學校因素內部一致性介於.80 至.89 之間,家庭因素內部一致性介於.70至.79 之間,個體因素內部一致性介於.75 至.91 之間。正式施測後,藉由加權使樣本代表母群體,並以Jackknife 方法估計「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於國語文與數學之學習表現標準誤,再計算其信賴區間,檢視學習表現是否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學習表現之研究結果發現,就讀四、六年級新移民子女之國語文與數學表現,均顯著地低於非新移民子女學習表現。再將樣本分為「大陸與港澳」、「東南亞」以及「非新移民」三組進行學習表現差異比較。就國語文而言,四年級「東南亞」和「非新移民」相較、「大陸與港澳」和「非新移民」相較,均有顯著差異,且為大效果量;六年級「東南亞」和「非新移民」相較、「大陸與港澳」和「非新移民」相較,仍有顯著差異,但相對於四年級,其差異效果量較小。就數學來看,四年級「東南亞」和「非新移民」相較、「大陸與港澳」和「非新移民」相較,均有中、小幅度的顯著差異;六年級「東南亞」和「非新移民」相較仍有中幅度顯著差異、「大陸與港澳」和「非新移民」相較已無顯著差異。
此外,將樣本於調查問卷之學習表現相關因素十個構念的得分,分為高、中、低三水平,檢視三個水平於國語文與數學之學習表現是否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結果發現,不同水平知覺「學校環境」和學習表現相關不顯著;不同水平知覺「班級常規」、「同儕關係」、以及「霸凌現象」和學習表現有部分相關。家庭因素方面,母親教養方式傾向為低獨裁、中度寬容、或者高開明權威,子女學習表現可能較高。個體因素對於學習表現的影響甚為普遍,正向自我概念與成功期望對於學習表現可能有助益。另一方面,對於四、六年級數學展現高興趣價值之「大陸與港澳」、「東南亞」、以及「非新移民」子女,數學表現高於低興趣價值之子女;然而興趣價值和國語文的學習表現之間,不論四、六年級都沒有關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