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殺人犯罪之研究 

登錄號
E87098
英文計畫名稱
A Study on Criminal Homicide in Taiwan
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
楊士隆 /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學門別
社會科學領域法律學刑法學
DOI
https://doi.org/10.6141/TW-SRDA-E87098-1

摘要

近 年來台灣地區犯罪問題日益猖獗、嚴重,引起全國民眾之普遍關切,其中最令感到恐懼害怕,並影響生活各層面者屬暴力犯罪中之殺人犯罪,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刑事 警察局(民85)之統計,台灣地區殺人犯罪由民國83年之1,441件,增加至85年1,743件,而殺人犯罪比率與美、英、法、德、日、韓諸國相較更明 顯偏高,亟待謀求妥適對策因應。 在擬針對殺人犯罪進行拓荒性研究之同時,我們認為犯罪學學界生物、心理與社會之科際整合犯罪成因探討策略非常有助於描繪、檢視殺人犯之特性與本質,揭開其 神祕面紗 (Gortes & Gatti, 1972; Jeffery, 1989),故本研究擬加以援用。 本研究於民國八十七年一至三月間,以自行設計之自陳問卷對台灣地區共20所監獄中刻正服刑之 1,682名殺人犯受刑人進行調查。本研究發現:殺人犯基本上是以男性、30-40 歲、國中畢業、未婚、職業以自由業者及具有前科者為主,而在犯罪情境中,殺人方式以刀械為主,發生地點以住宅中居多,發生時間以十二個月中的九月、一星期 中的星期五、及深夜為發生頻率最頻繁的時間,動機主要為爭吵,五成的殺人犯案發前有飲酒。在殺人犯的生理特徵方面,體型以強壯型者居多,多數有刺青(紋身 類型以猛獸型為主)。在心理人格特性上,基本上罹患精神病者僅佔少數,殺人犯屬於高攻擊性者,但其衝動控制並不必然隨內外在衝動而行動,情緒控制尚可,憂 鬱性亦不顯著。在殺人犯的家庭背景方面,家庭成員中有酗酒、前科紀錄及罹患精神疾病史雖有,但比例不高,不同之殺人犯罪類型與受虐程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存在。而在殺人犯兒童期生活經驗中,曾有受虐經驗者並不明顯。青少年期之偏差行為,則因殺人犯罪類型的不同,而在偏差行為的強度上呈現差異。在社會相關 因素上,研究結果顯示社會學習理論的變項之影響並未獲得證實,而接觸不良傳媒頻率與殺人犯罪類型則達到統計上顯著水準的差異存在。最後在與被害者的關聯性 方面,被害者以男性、18-30 歲未滿為主,與被害者的關係多為陌生人,若是熟識者則大致符合Wolfgang(1958)所提之「被害者所引起」的殺人犯罪概念。 綜合言之,本研究認為殺人犯罪之形成具複雜之背景因素,而實際殺人犯罪之衍生,多數乃加害者與被害者因故爭執,在情意控制欠佳下,進而提昇至殺人行動。在 防治措施上,應致力於消除不良之個人、家人、社會環境衍生暴行因素,並加強全民之情緒控制與人際溝通教育,以使殺人犯罪降至最低。

關鍵字

生物心理社會理論、殺人犯罪
Biopsychosocial Theory, Criminal Homicide

資料版本用途

第一次釋出日期
2000-08-01
最新釋出日期
2000-08-01
資料版本說明
用途別
研究用、碩博士論文、課堂練習、教學用
取得方式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語言
中文

文件瀏覽下載 (中文)

資料使用說明
E87098.pdf
問卷
E87098q.pdf
報告書
E87098r.pdf

研究對象與範圍

計畫委託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執行期間
1997-08-01 ~ 1998-07-31
調查執行期間
1998-01-01 ~ 1998-03-31
分析單位
個人
母體定義
台灣地區各監獄中正服刑之殺人犯罪受刑人
最大樣本數
813
調查類型
抽查
調查方式
留卷自填問卷
檔案格式
SPSS
SRDA資料整理方式
建置後設資料、檢查不合理值

參考文獻格式

中文參考文獻格式
楊士隆(2000)。台灣地區殺人犯罪之研究(E87098)【原始數據】取自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https://doi.org/10.6141/TW-SRDA-E87098-1
英文參考文獻格式
Shu-lung Yang (2000). A Study on Criminal Homicide in Taiwan (E87098) [data file]. Available from 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Academia Sinica. https://doi.org/10.6141/TW-SRDA-E87098-1

著作書目


追蹤清單
下載(0)
申請(0)
遠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