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類  別:
釋出消息
發佈日期:
2017-06-21
訊息主題:
『青少年engagement:從學校場域、活動場域、公民場域觀之』資料開放
計畫主持人:楊佩榮
計畫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經費補助單位:科技部
計畫執行期間:2013/08/01~2014/12/31
 
  青少年是生命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青少年期的經驗影響個體對自己角色功能的認定,關係著社會中未來公民的養成。有鑑於此,本研究探究青少年期的engagement 經驗,探究個體在青少年期於主要生活空間(即學校與活動場域)中,在學業、社團、服務學習的行為和情感涉入,與公民態度之關聯程度。學校場域乃是台灣青少年一天生活的主要場域,因此,本研究首先探究促進青少年與學校連結、參與,和認同的保護和風險因子,探究的因子包含個人(自我控制能力)、人際互動(師生依附),及環境(班級氣氛及同儕團體)層面。學生學習之餘的活動空間是台灣青少年另一個engagement 場域,由於台灣高中學生實際公共參與的機會與時間有限,本研究結合青少年學校場域及活動場域engagement 之經驗,探究這些engagement 經驗對青少年公民態度養成的影響。學校與活動場域,雖同為青少年生活的主要空間,但不同的場域,具有不同的資源與特質,能賦予青少年之機會也不同。據此,本研究之發現將能釐清學校場域及活動場域各自對公民態度養成之差別程度。
  本研究測量1,166 位高二學生,發現除了服務學習之外,在學校場域的的行為、情感、自主學習engagement 和活動場域的社團engagement 均顯著促進公民態度的養成。在所有顯著促進公民態度的engagement 因子中,情感的engagement 的相關度最高,代表若青少年與他的主要生活場域有愈強的連結,因覺得自己是一份子而去涉入關心,這份連結經驗會複製,在未來有更多可能創造類似的經驗,這份在學校的歸屬連結是未來公民態度的重要基礎。而學校歸屬的感受與個人(自我控制能力)、人際(師生依附)和環境因子(班級民主氣氛)都有關,師生支持依附在所有因子中又具有最高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強調學校和老師對青少年發展與公民養成的重要性。
  本研究認為學校將是公民態度養成最主要的場所,本研究的發現能提供政策界和教育界,及家長老師們,一些具體方向去規劃與建立一個符合青少年發展需求之學校環境,促進青少年在行為、情感和學習上的engagement,內化自主、歸屬與責任感受;老師若能提供自主的機會、溝通的管道和信任的關係,將有助於青少年體驗engagement 的身心適能,並建立積極涉入的人生觀。
 
釋出項目計有:資料使用說明、問卷、SPSS資料檔、過錄編碼簿、報告書。
資料瀏覽
E10269 青少年engagement:從學校場域、活動場域、公民場域觀之

追蹤清單
下載(0)
申請(0)
遠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