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類  別:
釋出消息
發佈日期:
2024-05-14
訊息主題:
「教師辨識校園霸凌的判斷標準及影響因素」資料開放

計畫主持人:陳利銘
計畫執行單位:國立中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計畫補助單位:科技部
調查執行期間:2020.04.01~2020.06.01

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又稱為欺凌或欺負行為,指的是在勢力失衡的情況下,對當事人的身體、心理、財物、權利造成損害的惡意傷害行為(Cheng et al., 2011)。學術上常見的判斷要件,包括惡意傷害行為(intentionality)、重複性(repetition)、勢力失衡(power imbalance)等三大特徵(Olweus, 1993)。由於校園霸凌事件對涉入學生會帶來各種負向影響,包括自殺傾向、焦慮、憂鬱、飲食失調等(顏正芳,2010; AlBuhairan et al., 2017; Chen & Wei, 2011; Duarte et al., 2017; Barzilay et al., 2017),如何降低校園霸凌對學生的危害,乃是學界、教育人士及政策制定者所關注的焦點。教師要能介入及防制校園霸凌的首要關鍵,在於要先能辨識出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才能後續的防制作為。

本研究針對教師辨識校園霸凌議題,提出兩年期計畫進行研究,主要在探究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及心理變項對教師辨識虛擬霸凌事件的影響效果,採量化問卷分析方式進行研究,以對教師辨識校園霸凌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為了解不同變項對教師辨識虛擬的預測情形,針對台灣北、中、南、東區的學校進行抽樣,共計選取36校,包含北部7校、中部13校、南部12校、東部4校;其中有16所國小、11所國中、9所高中職。每校選取3個年級(國小4-6年級、國中7-9年級、高中職10-12年級),每年級均抽取5班,邀請班級導師填寫教師問卷,因此每校原訂發放15份問卷,唯部分小型學校班數不多,因此能發放的份數依學校而訂。於2020年4~5月間發放及回收問卷,依學校應允的數量寄出了510份,實際回收477份,刪除無效問卷後的有效問卷為42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2.7%。樣本的年齡介於23~60歲間,平均為41.4歲(SD=7.5)。

開放項目計有:資料使用說明、問卷、資料檔(SPSS)及報告書。

資料瀏覽
E10755 教師辨識校園霸凌的判斷標準及影響因素

追蹤清單
下載(0)
申請(0)
遠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