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年1月21日
最後更新:2024年12月31日 10:33
點擊次數:204
隨著網路資訊的普及化,越來越多民眾在看診前會先上網搜尋相關資訊。也有許多以健康為主的網路媒體,或是也有專業醫師開設個人粉專、youtube頻道等,分享專業知識,讓醫療資訊變得更容易取得。
根據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TCS)「第二期第五次:新傳播科技與人際延伸」(2021)的調查,7成以上的民眾使用網路或社群時,有時或經常留意健康醫療相關資訊;6成以上的民眾更會主動蒐集相關資訊。只有不到1成的民眾從來沒有留意過網路中的健康資訊,也不會透過網路查詢,顯示網路作為健康資訊來源的普遍性。
然而,只有約半數的民眾有時或經常轉傳健康資訊,2成的民眾則從來沒有分享,顯示民眾對於網路中的健康醫療資訊,多傾向個人獲取為主,相關的資訊轉傳行為則相對保守。
我們每天可能在Line、Facebook等接收各式各樣的健康醫療資訊,但網路上的訊息真假難辨,錯誤資訊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對於自身健康問題,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並在分享健康資訊前做好查證,避免輕信網路謠言造成錯誤資訊擴散。養成正確的資訊消費習慣。
Mo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