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年7月22日
最後更新:2025年7月1日 13:39
點擊次數:65
計畫主持人:葉俶禎
計畫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計畫補助單位:科技部
計畫執行期間:2018.08.01-2020.01.31
調查執行期間:2018.08.01-2019.12.31
全球競爭推動了對國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因此,在國際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尋找和招聘具有高度國際流動能力的勞動力成為一個重要問題。許多學生報名參加國際學程,因為他們認為沉浸在多樣化環境中所獲得的跨文化能力將提高他們的國際流動能力,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或更高的就業能力。但是,這種信念似乎缺乏經驗證據。運用自我效能理論,本研究探討國際學習經驗,跨文化能力,自我感知的就業能力和台灣國際學程中學生國際就業流動力的準備之間的關係。研究採量化方法,並以調查問卷收集資料,以評估學生的國際經驗,跨文化能力水平,自我認知的就業能力以及國際就業流動力準備情況。樣本選自在台灣的學生,包括國際學程與非國際學程的學生、國際和國內學生。這項研究發現,國際學習經驗可以正向地預測國際就業流動力準備程度、跨文化能力和自我感知的就業能力。其次,跨文化能力可以正向地預測國際就業流動力準備程度。另外,跨文化能力是國際學習經驗與國際就業流動力準備程度之間的中介。
開放項目計有:資料使用說明、問卷、SPSS資料檔及報告書。
Mo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