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年4月30日
最後更新:2025年4月1日 09:04
點擊次數:93
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項倡議源自1998年美國反體罰組織所提出,希望停止對小孩的體罰,推廣正面管教方式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進步,台灣的教育單位早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而在家庭教育方面,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追蹤研究(Taiwan i-Generation Panel Study, TIGPS)第一波(2023)針對家長問卷的調查發現,有6成以上的家長承認,自小孩上國七以來,在同一件事上,可能出現時而處罰、時而不處罰的現象。針對相同事情「忽嚴忽鬆」的管教方式,卻可能讓孩子無法明確理解行為界線。
TIGPS同期調查指出,家長若要處罰小孩時, 6成以上的家長並不會以打他的方式管教,顯示多數家庭頃向避免使用暴力和體罰。然而,仍有部分家長以嚴厲的懲罰方式進行管教,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24年上半年受理的兒虐案中,有11.73%與體罰或不當管教有關。
雖然以打罵為導向的管教方式似乎有所改變,但在部份家庭教育的場域中,仍存在挑戰。希望不論在校園或是家庭,逐步落實正向的教養觀念,與孩子建立長遠的互動關係,在紀律與親子互動間形成平衡,幫助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問題,而非依賴懲罰來規範行為。
Mo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