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計劃根據差異社會控制理論,欲探討當一位國中生從無法扮演好「學習者」至違規者的扮演歷程,如何影響少年犯罪行為的發生。本計劃認為國中生心理發展的任務是追求自主,一旦他不認同「學習者」的扮演,必然失去同儕、老師及家長的稱許,回過頭來,必然影響其自我意像,而維持正向的自我意像是重要的,因為它代表著個人的能力及效能的整體評價。失去外在他人的肯定與贊同,必會降低自尊的評價。處在此種狀態的青少年會先疏遠傳統的角色規範,相信自我的價值感可藉由從事其它替代的行為來增強,此時若有犯罪同儕的影響,將會把他推向扮演「違規者」的角色,進而產生犯罪行為。因此本計劃將由社會狀況、角色認同、角色扮演、過去的少年犯罪行為及犯罪同儕等變項的測量,以許文耀(1999)認定的兩組會產生非行行為的高危險群學生:低成就學生及認輔學生為樣本,了解上述歷程與犯罪行為間的關係。本研究結果由各調查變項在各組間的平均值、標準差及F值比較結果,發現低成就組與認輔組學生非行行為顯著地比一般組學生來得多。結果顯示在學校角色的參與感方面,認輔學生顯著地比一般組及低成就組的學生,不重視在困難的學科上要有好的表現或是追求較高的學業成績。在非行上,低成就組與認輔組都顯著地比一般組來的高,顯示出若無法扮演好『學習者』的角色,如果有機會參與非行行為時,成為犯罪少年的可能性便會提高。
Providing Unit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 |
Principal Investigator | 許文耀 |
研究主題: | 犯罪研究 教育研究 兒童與青少年 家庭研究 |
Funding Agency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Span of Project Execution | Aug. 1, 1999 ~ July 31, 2000 |
Span of Investigation | Jan. 1, 2000 ~ Aug. 31, 2000 |
Universe | 國中在學學生 |
Survey Type | 抽查 |
Sample Design | 面對面訪問 |
Valid Sample (max) | 115 |
Original Open | Dec. 26, 2002 |
Latest Open | Dec. 26, 2002 |
Usage Conditions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Availability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Data Validation & Content Checks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89050.pdf |
問卷: | E89050q.pdf |
報告書: | E89050r.pdf |
過錄編碼簿: | |
Data Format | SPSS |
[The reference format required by different journals or papers may vary; adjustments can be made as nee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