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探討主動拖延者如何透過社會比較效應以控制情緒及彰顯能力,研究參與者為326名大學在學學生,經量表施測及統計分析後,研究結果顯示:主動拖延者期限因應能力會減少透過向下對比或向上對比等社會比較效應以維繫拖延情緒,並有助於其學業適應。
調節模型證實主動拖延者能力知覺差異越高時,越傾向具有比較性的向下對比或向上對比效應。但關係親近對向下對比並不會產生調節效果,僅對向上對比會造成調節效果。在團體任務分派下,比較高關係/高能力差異及高關係/低能力差異等二組研究參與者,在向上認同及向下對比等二類社會比較效應下在自我能力歸因之差異,差異考驗僅顯示關高關係/高能力差異組會比高關係/低能力差異組具有較高之自我能力歸因取向,即在高關係親近團體中,對他人能力認知差異越大,越傾向採取自我能力歸因。研究結果符合傳統折扣與擴增原則,主動拖延者相信自我有完成任務的期望及能力,心理不確定因素低,因此容易歸因於內在因素,即當知覺自身與他人能力差距頗大時,如果成就表現不差,正可彰顯自我能力價值。
提供單位: | 中州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
計畫主持人: | 李介至 |
研究主題: | 教育研究 家庭研究 量表 |
計畫委託單位: | 科技部 |
計畫執行期間: | 2017年8月1日 ~ 2018年7月31日 |
調查執行期間: | 2017年8月1日 ~ 2018年7月31日 |
母體定義: | 滿20歲在學大學生 |
調查類型: | 抽查 |
調查方式: | 面對面訪問 |
樣本數: | 326 |
首次釋出日期: | 2020年8月1日 |
最新釋出日期: | 2020年8月1日 |
資料用途別: | 研究用, 碩博士論文, 課堂練習, 教學用 |
取得方式: | 一般會員、院內會員直接下載 |
SRDA資料整理方式: | 建置後設資料 檢查不合理值 |
資料使用說明: | E10610.pdf |
問卷: | E10610q.pdf |
報告書: | E10610r.pdf |
過錄編碼簿: | E10610c.pdf |
資料檔格式: | SPSS |
【各期刊或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不同,可視需求自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