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年8月11日
最後更新:2025年8月21日 11:47
點擊次數:408
自 1990 年代教育改革啟動以來,台灣漸漸走出過去「打罵式」的教學文化,轉而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翻轉教學」也從理念走入日常課堂。但,課堂真的變得更開放了嗎?學生真的能夠自由發言、質疑老師?學生真的能質疑老師、自由表達?這場改革,不只是教學方法的調整,更動搖了整個社會對「權威」與「學習」的想像。我們的集體價值觀,真的同步翻轉了嗎? 2006至2022年的亞洲民主動態調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 ABS),針對「學生是否應該質疑老師權威」的題目進行趨勢分析,發現了以下變化:
認為學生應該可以質疑老師(即「不同意」與「非常不同意」該說法)的人數,從2006年以來一直過半,並持續上升,2022年已接近70%。
同時,雖然主張「學生不應質疑老師」的比例逐年下降,但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支持此觀點(2022年),反映權威式教學觀念仍存在於不少人心中。
數據顯示,即使教育現場快速翻轉,社會對「師生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仍存在拉鋸與分歧。站在老師的角度,有人可能擔心學生質疑會干擾課堂秩序、削弱權威;而從學生的角度,他們則更期待能夠提問、討論,讓學習不只是「接受」,而是「對話」與「探索」。
當教育現場持續翻轉,師生之間的角色與界線也在重新定義。 你怎麼看這場變革?師生互動應該有多平等、多開放?
參考訊息
Mo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