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年7月25日
最後更新:2025年7月22日 13:30
點擊次數:401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備受關注,憂鬱、焦慮等情緒困擾的比例逐年攀升,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議題可能有非常多,包含家庭環境、社群媒體使用……但你可能沒想到,「同儕關係品質」也是關鍵之一。
根據「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追蹤研究」(Taiwan i-Generation Panel Study, TIGPS) 的資料,有26.1%的青少年表示曾經遭遇校園霸凌,突顯同儕互動在心理健康中的關鍵角色。
小編使用TIGPS於2023年開放的數據資料,透過結構方程模式(SEM)分析青少年「對朋友/陌生人信任程度」與主觀福祉(生活滿意度、快樂感、健康感)的關係(SRMR = .049, RMSEA = .11, CFI = .891)。
不信任他人會跟青少年的快樂感、生活滿意度與健康狀況呈現顯著負相關
尤其是「對朋友的不信任」關聯性最大(β = 0.30,p < .001)
換句話說:快樂不只是內在狀態,可能更是一種「被信任、能信任」的社會經驗。對青少年來說,一位可以信賴的朋友,可能比你想像的更能守護心理健康。
關於 TIGPS|我們怎麼知道這些?
這篇分析來自全國性追蹤研究 TIGPS,持續觀察台灣青少年在數位時代下的心理與人際變化。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數據和研究,讓更多人可以用數據的方式理解青少年、支持青少年。
參考訊息
Mo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