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類  別:
釋出消息
發佈日期:
2024-04-03
訊息主題:
「心理威脅乎?見賢思齊乎?人際和諧乎?--自我評價維持理論的延伸與修正」資料開放

計畫主持人:符碧真
計畫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計畫補助單位:科技部
調查執行期間:2013.09、2013.12、2014.04


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還包括人際交友,而學習與人際交友常密不可分。學生交友過程中,除了自身因素的考量,也深受到父母期待的影響。本文旨在探究在儒家文化脈絡下,學生在人際交友的選擇上是否會陷入困境,以及父母與子女對交友的考慮因素是否不同。本文研究一對象為台北市六所高中,每校各一班,共收得樣本226人,其中扣除漏答後,有效樣本共223人,男155人,女68人,平均年齡16.52歲(SD = 0.66),研究工具為自編的模擬情境問卷。

研究一重要發現有四:(1)相對於非縱向目標(如繪畫),面對縱向目標(如學業)成功者,學生一方面想要「見賢思齊」,但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心理威脅」,陷入趨避衝突的兩難困境。(2)學生想要迴避縱向目標成功者,卻又知覺到父母會鼓勵自己與他們交友,陷入另一個兩難的困境。(3)在縱向目標上,心理威脅完全中介同儕成敗與學生自身迴避同儕間的關係,在非縱向目標則否。(4)學生知覺父母頗為重視縱向目標,會鼓勵自己與學業成功者交友,也會勸阻自己與學業失敗者交友。

研究二對象為121位高一學生家長,研究工具為自編的真實情境問卷。研究結果發現,見賢思齊最能預測父母對子女交友的接受度。綜合而言,學生在人際交友的選擇上確實陷入雙重兩難困境,父母與子女對交友的考慮因素確實亦有不同。

開放項目計有:資料使用說明、問卷、資料檔及編碼簿(EXCEL、SPSS)及報告書。

資料瀏覽
E10148 心理威脅乎?見賢思齊乎?人際和諧乎?--自我評價維持理論的延伸與修正

追蹤清單
下載(0)
申請(0)
遠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