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電子報」 - 最新消息
發行日期: 2011-03-10
 

【資料開放消息】

  • 主計處『99年人力運用調查』
    人力運用調查旨在明瞭台灣地區勞動力運用、移轉及就業、失業狀況等短期變動情勢,供為訂定人力政策、推動職業訓練、改善企業經營等決策之參據。其調查對象,主要係以居住於台灣地區之普通住戶與共同事業戶,其戶內年滿15歲,自由從事經濟活動之本國籍民間人口為主(不包括武裝勞動力及監管人口),目前調查樣本約2萬戶(近6萬人)。調查方式係採派員實地訪問法,由台北市、高雄市及各縣市政府主計處(室)分別就約僱統計調查員、兼辦統計調查員及按件計酬統計調查員中遴選兼任。當月之人力資源調查除第8、19、20及21問項增加主、次要工作項目外,其餘與按月調查問項相同。

    釋出項目計有:問卷檔、原始數據資料檔、過錄編碼簿、SPSS資料檔、SPSS欄位定義程式、SAS欄位定義程式及STATA資料檔。

    <<top

  • 交通部觀光局『來臺旅客消費與動向調查』92年
    交通部觀光局為瞭解來台旅客動機、在台旅遊動向、消費情形及對台觀感,以供相關單位規劃與改善國內觀光設施、研擬國際觀光宣傳與行銷策略之參考,並作為估算觀光外匯收入之依據,辦理「92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分別在桃園中正機場、高雄小港機場現場訪問離境旅客。92年1月至12月之有效樣本數為 5,005人次。

    釋出項目計有:問卷檔、原始數據資料檔、過錄編碼簿、SAS欄位定義程式、SPSS欄位定義程式、SPSS資料檔、STATA資料檔。

    <<top

  • 台灣「當代攝影家」對影像數位化的互動研究
    計畫主持人:游本寬
    計畫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
    經費補助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執行期間:2009/8/1~2010/7/31

    本研究對全台265位在台灣有展覽經驗的攝影家,進行個人「影像數位化」調查和台灣「當代攝影家」推舉活動。接著,對被推舉出的「當代攝影家」再進行相關問題的電訪,得到綜合結果如下:

    只有兩成攝影家全面使用數位相機,近七成兼用傳統;絕大部分都藉由影像軟體進行影像編輯或檔案管理;不到半數攝影家肯定數位攝影術有助作品品質的提升;近七成會在網路藝廊發表作品,四成覺得值得推廣;近六成不同意將網路展出視為正式紀錄;近六成攝影家「偶而」在「國內」網路上看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攝影展,近四成則從未見過;攝影家的底片、照片防潮率都不及一半;絕大部分都會參觀同儕的影展和攝影相關活動;六成認為數位時代「傳統攝影家」不會因而消逝,三成者認為會消失;將來即使有實體攝影博物館,過六成覺得仍有必要再籌建網路攝影博物館。

    本研究進一步發現:官方對攝影活動資料重視度不高;美術館、文化局對數位攝影的認知有落差;在地攝影家對網際互動雖慢半拍但有前景;偏好「靜態」的攝影本位、「紀錄攝影」有可能是近代主流。除此之外,台灣攝影家們對台灣「當代攝影家」的高共識率雖不存在,但認為作品風格獨特、新穎為「當代攝影家」首要特質,其次是經常展覽、出版發表新作,並期望這樣的攝影家能對社會有貢獻。

    釋出項目計有:問卷、過錄編碼簿、SPSS資料檔、次數分配表、調查執行報告。

    <<top

  • 懷舊體驗感知量表建構與應用
    計畫主持人:李英弘
    計畫執行單位:逢甲大學建築系
    經費補助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執行期間:2008/8/1~2010/7/31

    「懷舊」為一種念舊與懷念過去的心理狀態,懷舊一詞最早源於希臘文nostos-「返家、返回祖國」及algia「一種引起痛苦的狀態」二字組合而成(Davis, 1979;Holak & Havlena,1992),演變至今日,懷舊逐漸由一種負面的心理疾病轉而成為一種正向的行銷媒介,進而運用到各領域中,像是消費者行銷、醫學上的照護與治療、觀光的體驗價值等。  在本研究第一階段質性研究,以方法目的鍊模式來探索個體在懷舊情境中其心理認知狀態與情緒反應所建構而成的體驗內容。懷舊物件以台灣故事館與香蕉新樂園兩虛擬懷舊場域內部場景與物件,共100張照片作為刺激媒材,採用階梯訪談法,以對傳統世代(59歲以上)、戰後新嬰兒潮世代(58~43歲)、新人類世代(42~32歲)三個世代共50位受訪者進行一對一深度訪談,研究結果發現,三個世代受訪者的個體懷舊體驗感知構成內容,大都以過去直接經歷的記憶陳述為主,以傳統世代與戰後嬰兒潮世代最為明顯,且會因為個體過去經驗產生出一種今昔相比的心理認知過程,像是感覺過去是單純的以及感嘆時代變化快速的認知出現,而在這樣的體驗過程中,同時也引發個體的正負向情緒反應,像是感到快樂的、悲傷的等。三個世代的的懷舊深度上受到個體自身的經歷影響極大,對於傳統世代而言,這些懷舊物件,讓他們又重新的回到過去,重溫「家」的感覺,同時又惋惜這些已逝的過去。而對於戰後新嬰兒潮世代來說,孩童時期是最多被提起的年代,如同Davis(1979)所提到孩童與青少年時期是懷舊體驗中最容易被回憶起的年代,同時本世代也親自參與了許多歷史事件的發生與轉變。這兩世代的懷舊體驗驗證了Davis所論述的三個懷舊層級,從單純懷舊、反思懷舊到詮釋懷舊。而新人類世代的懷舊大多來自於間接經驗的描述,其懷舊深度與廣度皆不若前兩世代。在本研究第二階段量化研究,以第一階段質化研究所蒐集之相關懷舊體驗感知形容詞句進行體驗量表之建構,並透過虛擬懷舊場域-台灣故事館與真實懷舊場域-九份老街進行量表之驗證,本研究於兩調查地點共收集739份問卷,透過信度與項目分析,刪減不良題項,並經由探索性因素分析,萃取出『懷舊感知因子』、『復古連結性』、『正向懷舊傾向』、『懷舊價值』、『負向懷舊傾向』、『喚起感』、『新奇感』、『失落感』、『懷舊影響因子』九個因素構面,將題項精簡至52題,研究結果顯示,本量表內部一致性高,同時本研究以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不同場域對於懷舊體驗之差異性分析,以及不同年齡層在懷舊體驗之差異性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在虛擬懷舊場域-台灣故事館中,個體各項懷舊體驗測量構面平均數高於真實懷舊場域-九份老街,在年齡層對於懷舊體驗的影響上,研究結果發現『懷舊感知因子』、『懷舊價值』、『負向懷舊傾向』、『喚起感』、『失落感』五項因素構面之平均值,32歲以上之受訪者同意程度高於32歲以下受訪者,顯示年齡層較大之受訪對於懷舊場域之懷舊感受性較大。

    釋出項目計有:問卷、過錄編碼簿、SPSS資料檔、次數分配表、調查執行報告。

    <<top

 
115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電話:(02)27871829 傳真:(02)27881740 srda@gate.sinica.edu.tw